
HASHKFK
BETHASH官方网站(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展览现场最先呈现的板块,回溯了Beeple默默无闻时代的各项尝试:涂鸦手绘、叙事短片、海报设计、器乐视频……“基于Beeple的早期艺术实践,我们提出‘数字考古’的概念。从艺术家的旧工作室出发,通过其20世纪末至今的创作演变,展示技术如何推动数字艺术的发展。”作为此次展览的艺术顾问,国际知名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评价道,“Beeple在科技领域的实验推动着他运用多元媒介创作,他重视通过不同传播媒介使艺术家的概念变得大众化,并将创作的开放性作为日常实践。”
起初,这只是一次旨在精进技艺的不懈坚持,后来,《每一天》系列成了Beeple捕捉社会百态、呈现他对各类议题个人化诠释的手段,他常将超现实与高度写实混搭,在奇幻的未来场景中推演当下事件(包括诸多新闻热点)。在他那些充满赛博朋克风的数字作品中,机器与生物并存,特朗普、希拉里、马斯克、扎克伯格等现实人物与皮卡丘、加菲猫、玩具总动员、星球大战等流行文化元素并置——Beeple试图以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回应数字时代的混乱和反乌托邦。
“通过艺术来诠释这些信息,对我来说是日复一日的无尽挑战。”连续17年日更不断,《每一天》系列证明了Beeple持之以恒的决心,行旅中国期间他仍在创作,展览开幕当天还在现场完成了《每一天》系列的第6406件作品,向全球观众呈现了一件数字艺术作品“生长”的全过程。Beeple推了推他的金丝边眼镜,微微泛白的鬓角诉说着这个80后工科宅男的勤勉自律,“我每天都在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也是我坚持至今的原因。”
《每一天:前5000天》以天价落槌后,Beeple成了数字艺术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他游走于技术与艺术之间,也试图提升作品维度,创造全新的视觉秩序。展览现场,3个高逾两米的矩形玻璃柜尤为引人注目,《人类一号》、《S.2122》和《指数生长》三件作品,将迷人的动态景观封装在旋转的玻璃盒中。提及“让三维的盒子旋转起来”的想法,Beeple坦言,“因为我自己有两个10岁不到的孩子,他们是使用iPad长大的一代,说实话,让他们对博物馆产生兴趣并非易事。我想,他们更愿意观看动态的东西。”
2021年,Beeple创作了首件动态雕塑《人类一号》,展示了一个身着宇航服的孤独“旅行者”,永不停歇地走在变幻无穷的虚拟景观中。“《人类一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在箱体中行走的人,代表着它是诞生在元宇宙的第一个数字人,正在虚拟空间探索世界。但更广义地说,这个作品的概念是持续的变化,我一直在探索现实世界新的边界,就像《人类一号》的探索一样,我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能够借由展览让它演化出新篇章,真令人兴奋。”
Beeple将经典静物转化为动态变化的视觉体验,让自然之美与技术更迭并置。《指数生长》由基于4个不同基底生成的5个核心图层组成,通过编程,Beeple将这5个图层随机混合,每个图层透明度在0到100之间,每隔0到30秒随机变化,从而实时生成多达20亿种可能的植物景观。这种超高密度的细节表现,象征着技术的迅猛突变,也影射了错综复杂的现代生活节奏。Beeple笑称,技术发展太快,自己的作品两百年后可能被人视作“洞穴壁画”。
《S.2122》里的微观图景也会持续更新——海洋水位会不断上升,建筑中的人类会展开应对。“这件作品每5年更新一次,因为我想用更长的尺度框架来探讨时间的概念,人们习惯优先处理眼前的事,但气候变化的问题被推迟,它常被描述成不那么迫在眉睫的灾难。”通过这件作品,Beeple试图提示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同时展现人类生存的坚强意志。“《S.2122》所传达的信息是关于气候变化,但它背后的灵感是一种更细致的审视:关于人类如何影响世界。有种观点认为人类即将毁灭世界,我并不赞同,我想传达出希望的信息:人类将随着气候变化继续进化,最终适应并生活在新的生态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