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SHKFK
BETHASH官方网站(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文章介绍,LED显示照明是我国的支柱半导体产业,加快新型显示照明LED研究,对于增强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荧光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QD-LED),相对于以往LED具有色域更广、色纯度更高、能耗更低等优势,有望在超高清显示屏和高端照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下一代主流发光显示技术制高点之一。InP基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更是由于其环境友好的特点备受产业界青睐。相较于红色和蓝色器件,三基色之一的绿色InP基QD-LED的效率和寿命成为制约全彩QD-LED商业化进程的关键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南大学的申怀彬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樊逢佳教授等人再次合作,在揭示器件电子输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新型大尺寸、高量子产率InP/Zn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合成和结构调控方法,通过厚ZnSe中间壳层的包覆,同时实现了电子注入提升和电子泄漏抑制,成功构筑了峰值外量子效率(EQE)达到26.68%,亮度达到270,000 cd m-2,1,000 cd m-2初始亮度下T95寿命长达1,241 h的绿色InP基QD-LED,刷新了世界纪录。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首任校长为林伯襄先生,校园选建于河南贡院旧址之上。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部分院系或独立建校或并入兄弟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8年10月,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学校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陕西师范大学官网今年4月曾刊文介绍,4月5日,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吴笛教授以第一作者(共同)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题为“Pseudo-nanostructure and trapped-hole release inducing 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PbTe”(赝纳米结构和空穴捕缚-释放机制提升碲化铅材料热电性能)科研论文,实现了中温区热电材料和器件性能的新突破。这是陕西师范大学教师首次在《科学》上发表研究型文章。
陕西师范大学方面介绍,该论文由南方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吴笛教授是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的负责人。近年来,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立足电子元器件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固态铁电储能材料、太阳能铁电光伏薄膜和高性能热电材料元器件的设计开发、性能优化和物理机理阐明等科学问题,拟开展材料组分设计、能带/缺陷结构调控、表界面工程优化等提升材料的固态储能性能、输出光电流密度/电压和热电性能,厘清性能提升内在机制,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位于古都西安,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2005年入选全国“211工程”建设高校,2008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师范大学的新征程。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官网介绍,今年5月29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民盟盟员、医学院朱家鹏教授和耶鲁大学张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High-resolution in situ structures of mammalian respiratory supercomplexes”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在线发表。该研究突破了蛋白质纯化的传统概念,直接以线粒体成像,首次实现了线粒体原位膜蛋白的高分辨结构解析,得到呼吸链超级复合体的最真实最清晰的三维结构,为氧化磷酸化这一最基本的生命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面介绍,该论文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杂志上的高水平研究论文,标志着该校在能量代谢相关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健康细胞中的情况,还通过模拟心脏缺血的细胞条件,预先对心脏进行处理提取线粒体,观察到病态呼吸链的变化,让科学家们能够直接明确呼吸链的作用机制,为现代医学发展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南京中医药大学民盟盟员朱家鹏教授团队这项研究成果是该校办学70周年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也是以科技创新助推学校“双高”建设的标志性成效。
今年8月8日,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湘义教授、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李晓红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分级纳米结构多功能铁磁体的快速制备上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该项研究巧妙地采用纳米多级结构的设计策略,成功战胜永磁材料多个内在的性能矛盾,在实验上首次发现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阻率和高磁热稳定性的多功能永磁体,为下一代多功能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原理和方向,对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多功能永磁体的创制具有重大意义。燕山大学张湘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海天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燕山大学化迎新、李晓红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