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SHKFK
BETHASH官方网站(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整个春节期间我都在越南,那是我二十多年前上中学期间拜访过的国家,现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此期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尤其是生成式AI产业。我很高兴的看到,在DeepSeek的刺激之下,OpenAI不得不加快挤牙膏的进程,急忙发布了o3-mini大模型(而且是免费的),而且推出了面向“深度研究”任务的智能体。由于我不是AI基础研发人员,对于二者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差距没有发言权,只能静观其变。我很羡慕那些可以随手写出洋洋洒洒的分析文章的人,因为那一定要以对生成式AI底层技术的非常扎实的了解为基础;没有这种基础的人还是少说为妙。
对于这笔交易,大部分NBA球迷首先想到的是“勇士疯了”,付出如此巨大代价换来了一个35岁的球星,下赛季要同时吃下两份6000万美元合约。个别乐观的球迷则认为,勇士管理层打算好好利用库里职业生涯的尾声,最后冲击一次总冠军。我当然不是NBA专家,但就算作为普通球迷,我也看得出来:巴特勒拿到的合约价值,大致相当于NBA中产合约的10倍,或者底薪合约的40倍(取决于球员资历)。就算在人人百万富翁的NBA,这也是骇人听闻的!至于普通人,不管是美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99.99%以上一辈子都不可能赚到这么多的钱,99%的人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先从巴特勒说起。早在二三十年前,体育明星就比一般人有钱,但还没有钱到这个地步。迈克尔·乔丹于1996年签下的年薪3000万美元的合约震惊了全世界,因为没人能想象一个运动员拿到这么高的薪酬。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1996年的3000万美元恰好相当于2025年的6000万美元,也就是说,库里和巴特勒的薪酬都达到了(甚至即将超过)当年乔丹的水平。今后还会有更多球员超过这个水平,至于他们的竞技水平是否超过了乔丹……这个问题应该无需回答。
生成式AI的发展,无疑将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所有人都承认,生成式AI将大幅减少人类的重复性劳动需求;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人类绝大部分的劳动都是重复性劳动。不仅体力劳动如此,脑力劳动也是如此,只要坐过几天办公室的人就对此心知肚明!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投资分析师、咨询顾问,这些“普通人”当中最赚钱的打工人,绝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检查文件格式、根据客户需求修改文件、发送和收集文件上。仅有极少部分文件需要“复杂的逻辑思考”,至于需要重大决策能力的更是寥若晨星,而且这种决策也不会由打工人做出。
直到2024年底,生成式AI的主要职责似乎还是“辅助打工人”,而不是“取代打工人”,这是由它的工作模式决定的:绝大部分大模型应用均基于即时对话,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它会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对于比较复杂、涉及很多方面的“大问题”,例如“某个行业的投资价值究竟如何”,以及“某个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甚至“如何编写一个音乐播放器软件”,还是需要打工人将其拆分成若干部分,逐一“喂”给大模型,最后把大模型的回答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大模型已经接管了大部分实际工作,不过打工人的居中统筹作用还是必需的。
然而,自从2024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大模型推出了所谓“深度思考”功能:你可以把一个详尽、复杂的问题,连同参考资料,一股脑地扔给大模型,然后等待它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给出答案。最近OpenAI推出的所谓“深度研究智能体”,其口号就是“用几十分钟(tens of minutes)完成人类许多小时(many hours)才能完成的任务”。从底层技术上看,这种模式不难实现,甚至有助于大模型厂商的算力分配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今后留给人类的任务可能仅剩下:
那也就意味着“白领社会”的崩溃。这种崩溃不仅会在西方出现,也会在所有需要白领的地方出现,因为大模型不仅能节约成本,也能提升效率、降低组织内耗。这个前景让我想到了1980-2010年代西方世界的“蓝领崩溃”——大量制造业工作转移到了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总体上做大了经济的蛋糕,却严重扩大了贫富差距,并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社会及文化影响。所谓“铁锈地带”的出现,以及所谓“乡下人的悲歌”,无非是这一巨大变局的注脚罢了。在某种意义上,全球化与西方世界的“蓝领崩溃”是同义词。
现在,生成式AI的深入发展将造成“第三重马太效应”:白领阶层崩溃,至少是其中既没有爬到决策层、也不具备创造力的人群的崩溃。结果同样是双向的——白领阶层将与蓝领阶层越来越接近,这种事情在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甚至不用等到生成式AI彻底普及),与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则越来越遥远。大部分人其实从一开始就能预见到这一天的到来,只是在感情上无法接受罢了。例如,我曾在知乎上目睹所谓“互联网从业者”信誓旦旦地宣称,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由技术进步导致的社会变迁呢?我没有答案,现在大概也没人有答案。从历史经验看,每当这种剧烈的社会变迁出现,都会出现反对的力量、保守的力量以及顺势而为的力量。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层次看,你或许可以宣称“进步势力永远获胜”。问题在于,究竟谁才是“进步势力”——那些积极推动马太效应的人,还是那些努力促进平等的人?还有,所谓胜利,究竟是谁的“胜利”——相比起虚无缥缈的“人类社会”概念,我们每个人最关注的肯定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我唯一知道的是,在历史巨变的关头,我们必须坐稳扶好,积极观察形势,谨慎地做出决断。在这个科技革命主导的时代,“变”才是常态,“不变”则只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幻想。世界并不公平,今后还会越来越不公平。我们必须坚定地接受这一点,然后才能生存和成长下去。如果有人告诉你“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那么他就是在灌毫无意义的鸡汤,因为世界上大部分问题本来就解决不了。人类最大的智慧就是在承认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巧妙地与问题共存,直到超越这些问题。